骨狀
成語(Idiom):骨狀(gǔ zhuàng)
發音(Pronunciation):gǔ zhuà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狀像骨頭一樣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形容物體的形狀或結構像骨頭一樣堅硬、結實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建筑、器物等堅固耐用的樣子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晉書·王濟傳》中記載了一個故事。王濟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,他的家庭非常貧困,只有一根骨頭煮湯喝。有一天,王濟遇到了一個乞丐,他看到乞丐骨瘦如柴,就把自己的骨頭給了乞丐。乞丐感激不已,隨即變成了一位神仙,告訴王濟他的慷慨和善良將會得到回報。果然,王濟的家庭逐漸富裕起來,他的房屋也變得堅固耐用,形狀就像骨頭一樣。從此,人們就用“骨狀”來形容堅固耐用的樣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形容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座大樓的結構非常骨狀,經得起任何風雨。
2. 這把刀的刃部很鋒利,刀柄也很骨狀,非常方便握持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骨狀”與堅固耐用的物體聯系起來,如骨頭、大樓等,以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堅固耐用的成語,如“鐵石心腸”、“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那個玩具的外殼很骨狀,摔了好多次都沒壞。
2. 初中生:這個城堡的建筑結構很骨狀,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。
3. 高中生:他的意志力很骨狀,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。
4. 大學生:這臺電腦的外觀設計很骨狀,非常時尚而且結實耐用。
5. 成人:這個項目的規劃很骨狀,考慮了各種因素,非常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