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阨
成語(Idiom):束阨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ù ài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束縛、限制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束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束”意為束縛、限制,而“阨”意為困難、障礙。束阨的基本含義是指被限制或受到困難阻礙的狀態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束阨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受到各種限制、困擾或阻礙的情況。例如,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中受到各種規定和限制,無法自由發揮;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計劃或項目受到各種困難和阻礙,無法順利進行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束阨的故事起源于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中的一段記載。據說,當時齊國的國君襄公想要攻打鄰國晉國,但因為晉國有強大的外援,所以襄公感到很困擾。他找到了智者孔子,請教如何解決這個難題。孔子告訴襄公,只要先攻擊晉國的外援,就能解除束縛,順利攻打晉國。于是,襄公按照孔子的建議行動,最終成功攻下了晉國。從此以后,“束阨”就成為了形容受到限制、困擾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束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束”的意思是束縛、限制,“阨”的意思是困難、障礙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這個項目中受到了各種束阨,無法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。
2. 這個公司的發展受到了種種束阨,導致無法順利擴張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束阨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被繩子束縛住,同時又被一堵墻阻擋在前進的道路上,形成了一種被限制、困擾的狀態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對于成語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束阨相關的成語,如“束手無策”、“束手待斃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老師給我們太多的作業,讓我感到束阨,沒有時間玩耍。
初中生:學習壓力大,社交活動又受到了各種束阨,讓我感到很困擾。
高中生:高考前的復習期間,感覺自己被束阨住了,無法有時間和精力做其他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