龜筴
成語(Idiom):龜筴(guī zhē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guī zhē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人們在緊急關頭,能夠互相幫助,共同渡過難關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龜筴一詞源自于古代兵器“筴”,是一種用來防御的器械,形狀像龜背。成語“龜筴”比喻在危急關頭,人們互相幫助,共同渡過難關,形容團結合作、共同抵抗外敵的精神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、危機時相互支持、共同努力的情景。可以用來表達團隊合作、眾志成城的意義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左傳·僖公十四年》中有一則故事,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晉國。當時,晉國正面臨著強大的敵國齊國的侵略,國內的士兵士氣低落,無法抵擋齊軍的攻擊。晉國的大夫范宣子帶領著一支軍隊出征,但面對強大的齊軍,他們陷入了困境。范宣子決定采取一種策略,將士兵們分成兩隊,一隊用大盾牌組成陣列,形成一個堅固的防御墻,另一隊在后方用弓箭進行射擊。這樣,士兵們能夠互相保護,共同抵御敵軍的攻擊。最終,晉國成功擊退了齊軍,取得了勝利。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“龜筴”這個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兩個字組成,第一個字“龜”意為龜背形狀的兵器,第二個字“筴”指代一種戰斗陣法。兩個字合在一起,形容人們在困難時互相幫助,共同渡過難關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在這次疫情中,全國人民團結一心,真正體現了龜筴的精神。
2. 在公司的危機時刻,大家齊心協力,像龜筴一樣共同渡過了難關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“龜筴”的發音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團結的隊伍,像一只龜背形狀的兵器一樣,互相支持、共同抵御外敵的攻擊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團結合作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,例如“同舟共濟”、“眾志成城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班同學在一起學習,像龜筴一樣互相幫助,共同進步。
2. 初中生:在班級運動會上,我們同學們團結合作,像龜筴一樣取得了勝利。
3. 高中生:在備戰高考的日子里,我們互相鼓勵,共同渡過了困難的時刻,真正體現了龜筴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