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角
基本解釋
(1).生角。《北史·隋紀上》:“皇妣抱帝,忽見頭上出角,徧體起鱗,墜帝於地。尼自外見,曰:‘已驚我兒,致令晚得天下。’”
(2).露頭角。《元史·歸旸傳》:“同里有 吳炳 者,嘗以翰林待制徵,不起。賊呼 炳 司卯酉歷, 炳 不敢辭。時人為之語曰:‘ 歸暘 出角, 吳炳 無光。’ 暘 自此名譽赫然。”
英文翻譯
1.angle of departure; angle of emergence
成語(Idiom):出角
發音(Pronunciation):chū jiǎ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事物出現新的跡象或征兆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出角一詞源自于古代猛獸出角的現象,表示事物出現新的跡象或征兆。出角可以指人的面貌、氣質或行為發生了變化,也可以指事物的形態、特征或性質發生了變化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出角常用于形容事物發展、變化或轉變的過程。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外貌變化、個性變化,也可以用來描述事物的特征變化、形態變化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成語“出角”來源于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乃使人于晉,曰:‘寡君之國,將有出角焉。’”這句話是晉國君主向晉國臣民宣告國家將要發生變化的征兆。后來,人們將“出角”引申為各種事物發生變化的象征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語 + 出角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孩子最近出角了,變得成熟穩重了許多。
2. 這個項目進展順利,已經出現了一些出角的跡象。
3. 這家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新產品,標志著公司發展進入了出角的階段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“出角”。想象一只鹿在生長過程中長出了角,表示它已經成長發育了。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,可以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“出角”相關的成語,如“出頭之日”、“出人頭地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我最近學習很努力,老師說我已經出角了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我在學校的表現出現了出角的跡象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我參加了一個志愿者活動,這是我個人發展中的一個出角點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大學是我人生的出角時期,我希望通過學習和實踐實現個人的成長和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