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押
基本解釋
簽名或畫押。《宋史·高宗紀四》:“凡制敕非軍期機速,必先書押而后報行。”《元典章·兵部三·起馬置歷挨次》:“其站官日逐書押,須要周而復始。” 鄒魯 《中國國民黨史稿·光復之役》:“議定,眾皆書押,剪辮髮,毀肩章,袖纏白布,以示決心。”
成語(Idiom):書押(shū yā)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ū yā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在書本上簽名、蓋章或寫下押款等,表示確認或保證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書押是由“書”和“押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書”指書本,表示合同、借據等書面文件;“押”指簽名、蓋章或寫下押款等,表示確認或保證文件的真實性和有效性。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在書本上簽字蓋章的動作,意味著對所簽署的文件負責并承擔相應的義務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書押常用于形容簽署合同、借據等書面文件時的動作和意義。也可用于形容確認某事物的真實性和有效性。此外,書押還可以比喻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或承擔相應的義務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“書押”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,但可以推測該成語的來源與古代文書制度有關。在古代,人們在簽署合同、借據等重要文件時,通常會在書本上簽名、蓋章或寫下押款,以表示確認和保證。這種行為逐漸形成了“書押”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,即“書”和“押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份合同需要雙方當面書押。
2. 他親自在借據上書押,表示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“書押”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自己在一本書上簽字蓋章的場景,以此來聯想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“書押”相關的成語和詞語,如“書面協議”、“押金”等。同時,也可以了解古代文書制度和相關的法律知識,以加深對“書押”成語的理解和運用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8歲):老師讓我們在作業本上書押,表示我們認真完成了作業。
2. 初中生(14歲):我在借書卡上書押,表示我借了這本書。
3. 高中生(17歲):我在考卷上書押,表示我對自己的答案有信心。
4. 大學生(20歲):我在實習合同上書押,表示我同意合同的內容。
5. 成年人(30歲):我在購房合同上書押,表示我確認購買這套房子。
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