褦襶子
成語(Idiom):褦襶子(dài dǎi zi)
發音(Pronunciation):dài dǎi zi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人的心思背地里轉著壞主意,暗地里做壞事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褦襶子一詞源于古代男子的內褲,褦襶子通常被藏在內褲里,不為人所見。因此,成語“褦襶子”用來形容人心思不正、暗地里做壞事的行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該成語常用于形容背地里耍心機、耍手段的人,或者形容暗中進行不正當活動的行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成語“褦襶子”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《喻世明言》中。故事中,有一個人擔任了官職后,心思不正,暗地里做了很多壞事。馮夢龍用“褦襶子”這個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這個人的心思不正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由兩個單字組成,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“褦”和“襶子”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平時對你很客氣,但是背地里卻在打小報告,真是個褦襶子。
2. 這個人心思太多,總是在暗地里耍手段,真是個褦襶子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把“褦襶子”想象成被藏在內褲里的壞心思,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心思不正、暗地里做壞事相關的成語,如“暗度陳倉”、“暗渡陳倉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幼兒園學生:小明在背地里偷偷吃了同學的零食,他真是個褦襶子。
2. 小學生:班里有個同學總是在考試前暗中交換答案,他是個褦襶子。
3. 中學生:有些同學在班級群里說一套,背地里卻說另一套,他們真是一群褦襶子。
4. 大學生:有些同學在選課時,總是暗地里利用關系做手腳,他們真是一幫褦襶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