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唆
成語(Idiom):調唆(diào suō)
發音(Pronunciation):diào suō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暗中慫恿、煽動他人去做壞事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調唆是指暗中慫恿、煽動他人去做壞事。調唆者往往不直接參與壞事的實施,而是借助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。這個成語中的“調”意為挑唆、慫恿,而“唆”則表示煽動、引導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調唆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煽動他人去做壞事,或者在背后操縱他人的行為。在生活中,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批評那些操縱他人、挑撥離間的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中有一則關于調唆的故事。故事中,秦朝末年,項羽帶領大軍攻打秦國,最后攻入咸陽。當時項羽的謀士范增建議他立刻進攻咸陽,但項羽卻猶豫不決。范增為了激發項羽的斗志,便故意誘導項羽的妻子虞姬,讓虞姬向項羽表示希望早日攻入咸陽。虞姬的話起到了調唆的作用,最終項羽決定立即攻打咸陽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構,由“調”和“唆”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經常調唆其他同事對你進行排擠。
2. 別人的失敗往往與別人的調唆有關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調唆”與“挑撥離間”這個類似含義的成語“離間計”聯系起來進行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其他含有類似意思的成語,如“挑撥離間”、“隔墻有耳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常常調唆其他同學做一些不好的事情。
2. 初中生:那個同學總是調唆別人跟老師作對。
3. 高中生:我不喜歡那個女生,她總是調唆別人去欺負弱者。
4. 大學生:他是一個有心機的人,經常調唆別人去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