訊質
基本解釋
審訊質證。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用福文襄》:“ 臺灣 之役, 福 戚宗室 恒瑞 以逗遛失機,上命入京訊質。” 樊增祥 《批侯玉霖呈詞》:“仍仰爾將原管 華州 保正 梁如桂 邀約來 渭 ,以憑訊質。”
成語(Idiom):訊質(xùn zhì)
發音(Pronunciation):xùn zh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消息的真實性和質量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訊質是由“訊”和“質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訊”指的是消息,指代信息的傳遞和獲取;“質”指的是質量,指代消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。訊質一詞表示消息的真實性和質量的好壞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訊質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消息的真實性和質量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用它來討論新聞報道的可信度,或者評價某人傳遞的信息是否準確可靠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訊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。相傳,唐朝時期,有一位名叫李訊的官員,他以其正直和誠信而著稱。有一天,李訊接到一個重要的消息,但是他對消息的真實性表示懷疑。為了核實消息的真實性,李訊親自前往消息發源地進行調查,并最終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。因此,人們將他對消息真實性的追求稱為“訊質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訊質是一個名詞性成語,由兩個漢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新聞報道的訊質可信度很高,我們可以相信其中的內容。
2. 我們應該提高對信息的辨別能力,避免受到低質量的訊質所干擾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訊質”這個成語拆分為“訊”和“質”兩個部分記憶。其中,“訊”可以聯想到“信息”的意思,而“質”可以聯想到“質量”的意思。通過將兩個部分聯系起來,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成語有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消息、真實性相關的成語,例如:“真偽莫辨”、“耳聞目睹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喜歡看新聞,但是我會先判斷訊質是否可信。
2. 初中生:老師告訴我們要多查閱資料,以提高對訊質的辨別能力。
3. 高中生:學習時要注意篩選資料,以確保訊質的可靠性。
4. 大學生:在信息時代,我們需要更加注重訊質的真實性,以避免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