敗缺
成語(Idiom):敗缺
發音(Pronunciation):bài quē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缺乏才能或能力不足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敗缺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分別是“敗”和“缺”。敗指失敗、失利,缺指缺乏、不足。結合起來,敗缺形容一個人在某個方面缺乏才能或能力不足,無法勝任或達到要求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敗缺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某個方面的能力不足,無法勝任相關工作或任務。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那些缺乏才能或能力不足的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敗缺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晉書·祖逖傳》。祖逖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將領,他曾因戰敗而被貶謫到一個偏遠的地方。后來,有人向祖逖送來一匹好馬,希望他能以此重振雄風。然而,祖逖卻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,無法騎馬,只能將馬趕到旁邊。這個故事成為了敗缺這個成語的來源,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方面能力不足或無法勝任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敗缺是一個形容詞短語,由兩個漢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雖然學歷高,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敗缺明顯。
2. 這個項目需要有豐富經驗的人來負責,你的能力有些敗缺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聯想敗缺的發音“bài quē”與“白雀”相似,白雀是一種能力不足的鳥類,將白雀與敗缺聯系在一起,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能力、才能相關的成語,如“功敗垂成”、“才疏學淺”等,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7-12歲):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差,可以說是數學方面的敗缺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他雖然喜歡籃球,但身體條件不夠好,技術也不夠扎實,所以在籃球比賽中經常敗缺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他在英語口語方面很敗缺,每次演講都不夠流利,經常卡殼。
4. 大學生(19歲以上):他在社交能力方面很敗缺,不擅長與人交流,導致在職場上進展緩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