屬吏
成語(Idiom):屬吏(shǔ lì)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ǔ l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屬于下級官員的吏員,也用來形容官僚主義、墨守成規的行為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屬吏原指屬于下級官員的吏員,是官吏的一種特殊身份。后來,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那些追求官僚主義、墨守成規的行為和思想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描述官僚主義、墨守成規的行為,可以用于政治、組織管理、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討論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。在古代中國,官吏是分等級的,下級官員的身邊會有一些吏員負責輔助工作。這些吏員被稱為屬吏。后來,人們發現有些屬吏只會墨守成規,不愿意改變和創新,于是就用“屬吏”來形容那些守舊、官僚的行為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屬吏是一個形容詞短語,由“屬”和“吏”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部門的工作效率低下,全都是一些屬吏。
2. 政府需要改革,擺脫屬吏思維,推動創新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屬吏”理解為“屬于下級官員的吏員”,并聯想到官僚主義、墨守成規的行為和思想,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官制和官僚主義現象,以及如何應對官僚主義和墨守成規的問題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總是要求我們按照規定的步驟做事,感覺像個屬吏一樣。
2. 初中生:我們學校的校規太多了,真是太屬吏了。
3. 高中生: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低下,完全被一些屬吏拖累。
4. 大學生:在創業過程中,不要墨守成規,要敢于創新,不要變成屬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