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家
基本解釋
(1).五戶。古代以為戶籍編制的基層單位。 周 代以五家為一比, 春秋 時 齊國 管仲 以五家為一軌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令五家為比,使之相保。”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制五家為軌,軌有長,六軌為邑。”
(2).指 黃帝 、 高陽 、 高辛 、 唐堯 、 虞舜 五帝。《史記·天官書論》:“自初生民以來,世主曷嘗不歷日月星辰?及至五家、三代,紹而明之。” 張守節 正義:“五家, 黃帝 、 高陽 、 高辛 、 唐 虞 、 堯 舜 也。”
(3).指 黃帝 、 顓頊 、 夏 、 殷 、 周 五代的歷法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五家之文怫異,維 太初 之元論。” 張守節 正義:“五家謂 黃帝 、 顓頊 、 夏 、 殷 、 周 之歷。”
(4).指傳《春秋》的 左氏 、 公羊氏 、 穀梁氏 、 鄒氏 、 夾氏 五人。 何休 《<公羊傳>序》“傳《春秋》者非一” 唐 徐彥 疏:“舊云,傳《春秋》者非一者,謂本出 孔子 ,而《傳》五家。”參閱 唐 陸德明 《經典釋文》卷一。
(5).指治《春秋穀梁傳》的 尹更始 、 劉向 、 周慶 、 丁姓 、 王彥 五人。《后漢書·賈逵傳》:“雖為古學,兼通五家《穀梁》之説。” 李賢 注:“五家,謂 尹更始 、 劉向 、 周慶 、 丁姓 、 王彥 等,皆為《穀梁》。”
(6).謂五行家。《后漢書·桓郁傳》:“帝自制《五家要説章句》,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。” 李賢 注:“此言‘五家’,即謂五行之家也。”
(7).指 北周 、 北齊 、 南朝 梁 、 南朝 陳 、 隋 五朝。《新唐書·令狐德棻傳》:“議者以 魏 有 魏收 , 魏澹 二家,書為已詳,惟五家史當立。 德棻 更與秘書郎 岑文本 、殿中侍御史 崔仁師 次 周 史,中書舍人 李百藥 次 齊 史,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、 陳 二史,秘書監 魏徵 次 隋 史,左僕射 房玄齡 總監。脩撰之原,自 德棻 發之。”
(8).今文經學家指 唐 、 虞 、 夏 、 殷 、 周 五代。 清 劉書年 《周時書分四代》:“三科之條,五家之教。三科,謂 虞 、 夏 一科, 商 一科, 周 一科也。古文家説也。五家,謂 唐 一家, 虞 一家, 夏 一家, 殷 一家, 周 一家也。今文家説也。” 章炳麟 《訄書·正名雜義》:“夫三科五家,文質各異。”
成語(Idiom):五家
發音(Pronunciation):wǔ jiā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五個家庭或五個家族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成語“五家”是指五個家庭或五個家族。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口眾多或者龐大的家族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使用“五家”這個成語來形容人口眾多的家族或者團體。比如,我們可以說:“這個村莊有五家人,生活相互依賴,非常和諧。”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家族制度。在古代,家族是中國社會的重要組織形式,家族的規模和實力往往能夠決定一個家族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。因此,人們常常用“五家”來形容一個龐大的家族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,分別是“五”和“家”。其中,“五”表示數量,表示有五個;“家”表示家庭或家族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村莊有五家人,生活相互依賴,非常和諧。
2. 他是一個五家之后,家族龐大,人丁旺盛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五家”與人口眾多的家族聯系起來進行記憶。可以想象一個村莊或者一個家族中有五個家庭,人口眾多,生活相互依賴的場景,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家族制度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家族制度的發展和演變,以及家族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家有五個人,我們是一個五家。
2. 初中生:我聽說那個家族有五百人,真是一個五家之后。
3. 高中生:這個家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,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五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