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賞高罰下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ǎng gāo fá xià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獎勵高的,懲罰低的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賞高罰下是指在獎賞和懲罰的時候,重視獎勵而輕視懲罰,即對好的行為給予高度的獎勵,對不好的行為給予較低程度的懲罰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教育、管理和社會治理等領域,強調通過激勵和獎勵來引導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,而不是過度依賴懲罰和壓力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據傳,這個成語最早出自《禮記·曲禮上》。當時,有一個叫做顓頊的君王,他在治理國家時,采取了賞罰并舉的政策。他認為,賞罰應該根據人們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程度,對于表現好的人,應該給予更高的獎勵,而對于表現不好的人,應該給予較低的懲罰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形容詞+動詞+副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老師在班級會上強調賞高罰下的原則,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獎勵來激勵自己,而不是過分依賴懲罰。
2. 這家公司推行了賞高罰下的管理制度,員工們因此更加積極主動,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賞高罰下與“獎勵高的,懲罰低的”這個基本含義聯系起來,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,得到了豐厚的獎勵,而另一個人則在低處接受了輕微的懲罰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,如“獎罰分明”、“以獎代罰”等,進一步了解獎勵和懲罰的原則和方法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經常用賞高罰下的方式來激勵我們努力學習。
2. 初中生:學校實行了賞高罰下的管理制度,同學們都很積極參加各種活動。
3. 高中生:在高考備戰期間,家長采取了賞高罰下的政策,給予高分的成績以豐厚的獎勵,而低分則給予較輕的懲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