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篩
成語(Idiom):過篩
發音(Pronunciation):guò shāi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過濾、篩選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過篩是指將雜質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,只保留純凈的部分。這個成語也常用來形容對人或事物進行深入、細致的檢查和篩選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適用于形容對信息、人才、觀點等進行深入篩選和鑒別的場景。也可以用來形容對問題、方案等進行全面考慮和分析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據說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古代制作面粉的過程。在制作面粉時,需要將面粉經過篩網進行篩選,以去除雜質。而過篩這個動作也被引申為對事物進行篩選和鑒別的行為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構,由“過”和“篩”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招聘會上,公司對應聘者進行了嚴格的過篩,只錄用了最優秀的幾位應聘者。
2.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,我們需要學會過篩,提高信息的篩選能力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過篩”形象地比喻成將沙子從混合物中篩出來,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篩選、鑒別相關的成語,如“挑剔”、“眼光獨到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老師在班上過篩,選出了優秀的學生代表參加活動。
2. 中學生(13-18歲):在選課時,我們要過篩,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。
3. 大學生(19-22歲):找工作時,我們要過篩,找到適合自己專業和興趣的職位。
4. 成年人(23歲及以上):在投資理財時,我們要過篩,選擇靠譜的投資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