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夷
成語(Idiom):雞夷
發音(Pronunciation):jī yí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無能、無用的人或事物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雞夷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歷史典故,指的是雞和夷族(古代指以外族為名)的結合詞。雞被視為無能、膽小怕事的動物,而夷族則被認為是不文明、野蠻的外族。因此,雞夷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無能、無用的人或事物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雞夷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低或嘲笑一個人或事物的能力或價值。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無能、懦弱,或者某事的無效、無用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成語“雞夷”最早出現在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中。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叫魏其武的人,他在戰爭中表現得非常膽小怕事,因此被人們戲稱為“雞夷”。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使用“雞夷”這個成語的起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雞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,由“雞”和“夷”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項目經理一點都不靠譜,完全是個雞夷。
2. 他一直被認為是公司里的雞夷,從來沒有做出過任何有價值的貢獻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雞的形象和夷族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。想象一個膽小怕事的雞,和一個野蠻無禮的夷族,他們的結合就成了一個雞夷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通過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,如“雞肋”、“雞同鴨講”等來擴展對于貶低的成語的學習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他一點都不敢參加體育比賽,真是個雞夷。
初中生:這個學生無論學習還是運動都不行,簡直就是個雞夷。
高中生:對于這個無能的領導,我們只能用雞夷來形容他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