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形
基本解釋
(1).失去儀態,謂顯露原形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十八:“忽有一老貍,眇眇在案前,持刀者欲舉刀斫之, 伯祖 呵止。自著承塵上,須臾大笑曰:‘向者啖羊肝,醉忽失形,與府君相見,大慚愧。’”
(2).猶脫形,謂不似本來的形貌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九回:“夫人見 策 形容憔悴,泣曰:‘兒失形矣!’ 策 即引鏡自照,果見形容十分瘦損,不覺失驚。”
成語(Idiom):失形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ī xí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失去原有的形狀或特征,變得面目全非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指事物由于外界的影響或自身的變化而失去原有的形態或特點,變得與以前完全不同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事物變化巨大,變得面目全非的情況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外貌變化或性格變化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漢書·王莽傳》中有一句話:“失形之狀,亦無所見。”這句話形容了王莽政權的衰敗和王莽本人的形象變化。后來,人們將“失形”作為一個成語,用來形容事物或人的巨大變化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構,由“失”和“形”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座老房子經過了翻修,變得面目全非,完全失形了。
2. 這位明星整容后,失形了,變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失形”與“失去形狀”進行關聯,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,如“面目全非”、“改頭換面”等,以擴大詞匯量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小明生病后,變得面目全非,完全失形了。
2. 初中生:這個城市經過了幾年的建設,變得面目全非,街道都失形了。
3. 高中生:經歷了一場大火后,這座古老的建筑失形了,變得一片廢墟。
4. 大學生:人的思想和價值觀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形,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。
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