訊詰
基本解釋
訊問;詰問。《新唐書·酷吏傳·吉溫》:“ 蕭炅 為 河南 尹,御史遣 溫 到府有所訊詰,乃并治 炅 ,不為末摋,右相 李林甫 善 炅 ,故得免。” 元 孛朮魯翀 《平章政事致仕尚公神道碑》:“ 江西 省憲交訟, 裕皇 令中書公奉教訊詰,罷省臣、宣慰臣各一,追白金千二百兩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白秋練》:“生初聞而驚,移燈視女,則病態(tài)含嬌,秋波自流,略致訊詰,嫣然微笑。”
成語(Idiom):訊詰(xùn jié)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xùn jié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訊問、審問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訊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訊”指的是審問、詢問,而“詰”則表示質問、追問。訊詰的基本含義是指對某人進行嚴肅的審問或質問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訊詰通常用于形容對某人進行嚴厲的質問或追問的情景。它可以用來描述警察對嫌疑犯進行審問,老師對學生進行追問,或者兩個人之間的嚴肅對話等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訊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(xiàn)在《漢書·王莽傳》中。故事背景是王莽篡位后,他的統(tǒng)治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和反對。有一次,王莽召集了一些重臣,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質問和審問,以確認他們是否對他的統(tǒng)治持支持態(tài)度。因此,訊詰一詞逐漸被用來形容嚴肅的質問和審問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訊詰由兩個漢字組成,沒有固定的詞序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老師對學生進行訊詰,希望找出問題的根源。
2. 警察對嫌疑犯進行了長時間的訊詰,最終揭開了案件的真相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(lián)想記憶來記住“訊詰”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警察,對一個嫌疑犯進行嚴格的訊問。通過將這個場景與成語聯(lián)系起來,可以更容易記住該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審問、質問相關的成語,如“質疑”、“追問”等,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這些成語的用法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對小明進行了訊詰,想知道他為什么沒做作業(yè)。
2. 初中生:警察對嫌疑犯進行了長時間的訊詰,最終找到了關鍵證據(jù)。
3. 高中生:老師對學生進行了嚴厲的訊詰,想了解他們?yōu)槭裁催t到。
4. 大學生:律師對證人進行了一系列的訊詰,試圖揭露真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