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輩
基本解釋
(1).從事同一或同類事務的前后十人。十,約數。《史記·劉敬叔孫通列傳》:“吾不用公言,以困 平城 。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。” 宋 黃庭堅 《次韻謝黃老送墨竹十二韻》:“古今作生竹,能者未十輩。”
(2).指同類的十物。 宋 楊萬里 《謝唐德明惠筍》詩:“高人愛筍如愛玉,忍口不餐要添竹。云何又遣十輩來,昏花兩眼為渠開。”
成語(Idiom):十輩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í bèi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祖孫十代,也用來形容關系密切的親屬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十輩是由“十”和“輩”兩個詞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十”表示數量,表示十個;“輩”表示代數、世代。結合在一起,表示祖孫十代的意思。在日常生活中,也用來形容關系非常親密的親屬,代表著世世代代的血脈相連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十輩一般用來形容親屬關系的親密程度,可以用于夸獎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,像親兄弟一樣。也可以用于描述祖孫關系非常密切,代代相傳的家族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據說,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左傳·宣公十年》中。當時,齊國宣公問孔子為什么自己的子孫不能繼承自己的功德,孔子回答說:“君子之子孫十世而顯者,尚勖也;二世而顯者,尚義也;三世而顯者,尚勤也;四世而顯者,尚敬也;五世而顯者,尚慈也;六世而顯者,尚和也;七世而顯者,尚信也;八世而顯者,尚敏也;九世而顯者,尚忠也;十世而顯者,尚孝也。”這段對話中提到了“十世而顯者,尚孝也”,后來逐漸演變成了成語“十輩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名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張家祖孫十輩都是讀書人,家族非常重視教育。
2. 這對兄弟感情深厚,真是十輩兄弟。
3. 他們家世世代代都在農田勞作,是真正的十輩農民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聯想“十輩”和“十代”,將“十輩”理解為祖孫十代的意思。可以通過與親屬關系和家族傳承相關的記憶點來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
1. 學習更多關于家族、親屬關系的成語,例如:“世代相傳”、“血脈相連”等。
2. 了解中國傳統家族文化和家族譜系的發展歷程。
3. 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、歷史故事,深入了解中國傳統家族觀念的演變和影響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的爺爺奶奶都是我十輩親戚,他們非常疼愛我。
2. 初中生:我們班上的兩個同學關系非常好,簡直像十輩兄弟一樣。
3. 高中生:我曾聽到一個家族世代經營餐館的故事,他們是真正的十輩餐館傳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