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經
基本解釋
◎ 傳經 chuánjīng
(1) [hand down the classics or sacred books]∶舊指傳授儒家經典
(2) [pass on experience]∶傳授經驗
反義詞
英文翻譯
1.{中醫} transmission from one channel to another
詳細解釋
(1).傳授經學。 唐 杜甫 《秋興》詩之三:“ 匡衡 抗疏功名薄, 劉向 傳經心事違。” 清 錢謙益 《父在中先封承德郎請加封制》:“肆爾傳經之子,為吾典學之臣。”
(2).今喻指傳授經驗。
(3).中醫稱傷寒病的變化過程。 漢 張仲景 《傷寒論·辨脈法》“問曰:脈有陽結陰結者,何以別之” 宋 成無己 注::“傷寒之病,一日太陽,二日陽明,三日少陽,四日太陰,五日少陰,至六日為傳經盡,七日當愈。七日不愈者,謂之再傳經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六四回:“﹝ 賈母 ﹞禁不住風霜傷感,至夜間便覺頭悶心酸,鼻塞聲重,……連忙請了醫生來診脈下藥,足足的忙亂了半夜一日,幸而發散的快,未曾傳經。”
成語(Idiom):傳經
發音(Pronunciation):chuán jī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傳遞經文或經書。也指傳授經典知識或傳承學問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傳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傳”指傳遞、傳承,“經”指經文、經書。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傳遞經文或經書,也可引申為傳授經典知識或傳承學問。它強調了知識的傳承和學問的發展,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觀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傳經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傳遞知識、傳承學問的場景。它可以用于教育領域,形容老師將經典知識傳授給學生;也可以用于文化交流場合,形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“夫傳世者,蓋載經書之人也。”這句話意味著將經書傳承下去的人,就是傳世的人。后來,人們將“傳世”改為“傳經”,形成了現在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形式簡潔明了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老師用心傳經,學生們都受益匪淺。
2. 這位教授傳經授藝,為后人樹立了榜樣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傳經”拆分為“傳”和“經”,然后通過與傳遞知識、傳承學問相關的場景來加深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傳經相關的故事和文化背景,深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經典著作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每天都在傳經,我們要好好學習。
2. 初中生:這位老師傳經授藝,讓我們對歷史更感興趣了。
3. 高中生:老師的傳經之道讓我們受益匪淺,為我們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4. 大學生:在大學里,我們不僅要傳經授業,還要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