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像
基本解釋
見“ 無象 ”。
成語(Idiom):無像
發音(Pronunciation):wú xià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沒有形象或模樣,形容無法描繪或描述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無像是一個形容詞詞組,用來形容某物或某人沒有明確的形象或模樣,無法被準確地描繪或描述。它常用于形容抽象的概念、感受或狀態,如無形的恐懼、無法言喻的美麗等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無像在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都有廣泛的使用。它可以用來形容自然景觀、藝術作品、人物形象等無法用語言或圖像完全表達的事物。此外,它還可以用來形容某種感覺或狀態,如無像的喜悅、無法形容的痛苦等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無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莊子·外篇·德充符》一文中。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,他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個神秘的人物“德充符”,他能夠變化成各種形象,沒有固定的模樣。后來,人們將“無像”引申為一種無法被描繪或描述的狀態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無像是由“無”和“像”兩個字組成的形容詞詞組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美麗無像,讓人難以言喻。
2. 這幅畫的意境無像,讓人仿佛置身其中。
3. 他的表演技巧無像,每次都能給觀眾帶來全新的震撼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無像”與無法描繪的事物聯系起來,如無形的風、無法形容的美麗等,來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更多與無像相關的成語,如無跡可尋、無影無蹤等,來豐富詞匯量和理解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那個神秘的寶箱里裝滿了無像的寶藏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這幅畫的色彩運用無像,給人一種奇妙的感覺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他的音樂作品無像,充滿了創造力和想象力。
4. 大學生及成年人: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無像,讓觀眾產生了很多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