聾喑
成語(Idiom):聾喑(lóng shǔ)
發音(Pronunciation):lóng shǔ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耳聾和啞巴,形容聽力和言語能力都非常差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聾喑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聾指耳朵聽不到聲音,喑指喉嚨發不出聲音,也就是說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既無法聽到別人說話的聲音,也無法發出自己的聲音。一般來說,聾喑是指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耳聾和啞巴,是一種身體殘疾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也可以用聾喑來比喻某人對外界的聲音或言語完全無動于衷,聽不進去別人的勸告或意見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聾喑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某人對別人的勸告、警告或意見充耳不聞,不予理會。例如,當我們勸告一個人不要做某件危險的事情,但他卻不聽,我們可以說他聾喑無視。此外,聾喑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外界的聲音完全無感知,例如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,有人對他說話他卻聽不清楚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聾喑這個成語的起源,目前尚無確切的故事或傳說。但根據古代文獻記載,聾喑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《說文解字》一書中,描述了聾喑的癥狀和特征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聾喑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,由兩個形容詞組成,形容一個人既耳聾又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對我說了很多好話,可惜我聾喑了,一個字都沒聽進去。
2. 這個學生聾喑了,老師再怎么教他也聽不懂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要記住聾喑這個成語,可以將其與聾和喑這兩個字形象地聯系起來。想象一個耳朵和喉嚨都被堵住的人,無法聽到別人的聲音,也無法發出聲音,就是聾喑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聾喑這個成語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聽力和言語能力相關的成語,例如“耳聞目睹”、“口若懸河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的耳朵壞了,變得聾喑了。
2. 初中生:他對老師的批評完全聾喑,一點都不在意。
3. 高中生:這個學生聾喑了,老師再怎么教他也聽不懂。
4. 大學生:他對朋友的忠告完全聾喑,一意孤行。
希望這個關于“聾喑”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到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