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正
基本解釋
古官名。 西周 始置。為六卿之長“正”的副職。《書·酒誥》:“厥告毖庶邦庶士,越少正御事,朝夕曰祀茲酒。” 孫星衍 疏:“少正者,正人之副。”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夏, 晉 人徵朝於 鄭 , 鄭 人使少正 公孫僑 對。” 杜預 注:“少正, 鄭 卿官也。” 宋 鄧名世 《古今姓氏書辯證》卷三三:“ 周 制六官之長曰正,則其貳謂之少正。”
英文翻譯
1.a surname
成語(Idiom):少正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ǎo zhè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少年時期的正直和堅守原則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少正是由“少年”和“正直”兩個詞組成的成語。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少年時期就具備了正直和堅守原則的品質。這種品質往往伴隨著人的成長,并在成年后繼續影響和指導著一個人的行為和態度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少正一詞常用于教育和成長類的話題中,用來表達對年輕人的期望和鼓勵。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年輕人具備了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,能夠堅守原則,不受外界的誘惑和影響。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年輕時期就展現出了成熟和穩重的品質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少正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和典籍中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注重培養年輕人的品德和道德觀念,認為年輕人應該具備正直和堅守原則的品質。因此,少正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念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少正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,分別是“少”和“正”。少表示年輕,正表示正直和堅守原則的品質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年少時就展現出了少正的品質,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榜樣。
2. 這個學生不僅成績優秀,而且在品德方面也表現出了少正的特點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少正的兩個字拆開來記憶。少可以理解為年輕,正可以理解為正直。年輕時期具備正直品質,就是少正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少正相關的成語和故事,如“少年老成”和“少不更事”,以及相關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念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少正的人,不做壞事。
2. 初中生:年少時就要樹立少正的品質,才能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。
3. 高中生:少正是一個年輕人應該具備的品質,它能夠指導我們正確地行事。
4. 大學生:我們應該在年輕時期就養成少正的習慣,這樣才能在社會中立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