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龜厭不告
發音(Pronunciation):guī yàn bù gà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人非常忍耐,無論受到多大的委屈和冤屈,都不向外界訴說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龜厭,比喻人的忍耐力極強;不告,指不向外界訴說。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一個人遭受了很多委屈和冤屈,但卻默默忍耐,不向他人傾訴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受到委屈和冤屈時能夠沉默忍耐,不向他人抱怨或訴苦的情況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忍耐力和堅韌不拔的品質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左傳·哀公二十五年》中有一則故事,故事中的主人公龜厭為了復仇,忍辱負重,不向外界訴說自己的苦衷。這個故事成為了“龜厭不告”這個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龜”和“厭”都是形容詞,表示人的忍耐力強;“不”是副詞,表示否定;“告”是動詞,表示向外界訴說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遭受了很多委屈,但是他卻龜厭不告,默默忍耐。
2. 她的忍耐力真是太強了,無論遇到什么困難,她都能龜厭不告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龜厭不告”拆分為“龜”、“厭”、“不”、“告”,并與含義進行聯想。比如,“龜”象征著烏龜的忍耐力,同時也與“忍”發音相似;“厭”可以理解為厭煩,即不向外界抱怨;“不”表示否定;“告”表示向外界訴說。通過這樣的聯想,可以更容易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忍耐力和堅韌不拔相關的成語,如“忍辱負重”、“含冤莫白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看到小明被同學欺負了,但他卻龜厭不告,沒有生氣。
2. 初中生:盡管他在班級中受到了很多冷嘲熱諷,但他仍然龜厭不告,繼續努力學習。
3. 高中生:面對考試的壓力和困難,她能夠龜厭不告,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