審數
成語(Idiom):審數(shěn shù)
發音(Pronunciation):shěn sh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審查計算數目的正確與否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審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第一個字“審”意為審查、審視,第二個字“數”意為計算、數目。合在一起,審數表示對數目的計算進行仔細、謹慎的審查,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性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審數通常用來形容對數字、賬目等進行嚴格的審核和核對,以確保其準確無誤。它可以用在工作場所、財務部門、學校等需要對數據進行精確核對的情境中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審數成語的故事并不多見。它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官員對賬目的管理有關,因為在古代社會中,官員們需要對財務進行審查,以確保賬目的準確性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審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,第一個字是一個動詞,第二個字是一個名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是公司的財務主管,負責審數工作。
2. 在進行重要的報告之前,我們必須先審數數據的準確性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為了記憶“審數”這個成語,可以將其與“仔細核對數目”的意思聯系起來。可以想象自己在對一大堆數目進行仔細核對,確保每一個數字都是準確無誤的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成語有興趣,可以學習更多關于成語的使用和起源。還可以通過閱讀成語故事和例句來提高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7-12歲):老師讓我們審數乘法算式的結果,確保沒有計算錯誤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我們在數學考試之前,要先審數自己的答案,避免因粗心而丟分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作為學生會財務部門的成員,我負責審數學校活動的經費使用情況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我在實習期間負責審數公司的財務報表,確保數據的準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