鋸欘
成語(Idiom):鋸欘(jù zhù)
發音(Pronunciation):jù zhù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比喻做事耗費時間和精力,卻得不到實際的效果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鋸,用鋸子鋸木頭;欘,指木料。鋸欘原指用鋸子鋸木頭,卻無法得到實際的木料,比喻做事費力但無效果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做事情耗費時間和精力,但最終得不到實際成果的情況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相傳,春秋時期,楚國有個名叫伍子胥的人,他為了報殺父之仇,歷經千辛萬苦,最終成功讓楚國復興。伍子胥在復興楚國的過程中,曾經用了很多計謀和手段,但其中有一次他用了一個特別的計策。他在楚國的邊境設下陷阱,引誘敵人入境,然后用鋸子鋸斷了邊境的木料,讓敵人無法通過。這個計策成功地阻止了敵人的進攻,但對楚國的發展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。后來,人們就用“鋸欘”這個成語來形容做事費力卻得不到實際效果的情況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賓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每天練習了幾個小時的鋼琴,但在音樂比賽中卻只得了倒數第一,真是鋸欘一番。
2. 這個項目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最終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實施,真是鋸欘了一場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費力地用鋸子鋸木頭,卻得不到實際的木料,形象地表達了鋸欘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來擴展對鋸欘的理解,例如“杯弓蛇影”、“畫蛇添足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寫作業,可是成績卻沒有提高,真是鋸欘。
2. 初中生:我為了參加籃球比賽訓練了很久,但最后還是沒能入選隊伍,感覺自己白白鋸欘了。
3. 高中生:我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,努力學習了很多年,卻沒能達到自己的目標,感覺自己鋸欘一場。
4. 大學生: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準備面試,最后卻沒有被錄取,感覺自己白白鋸欘了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