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訥
基本解釋
(1).說話遲鈍且結結巴巴。《北史·齊紀中·孝昭帝》:“ 廢帝 吃訥,兼倉卒,不知所言。” 唐 牛僧孺 《玄怪錄·劉諷》:“ 紫綏 素吃訥,令至,但稱‘鸞老鸞老’。”
(2).謂不善言辭。 宋 司馬光 《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二狀》:“臣竊自痛,人品猥細,言語吃訥。”
(3).指文字佶屈聱牙。 明 胡應麟 《詩藪·六朝》:“所存《詠史》二章,吃訥陳腐可笑。當時亦以為工。”
成語(Idiom):吃訥
發音(Pronunciation):chī nè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一個人說話或行動遲鈍、拖沓,不爽快、不利索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吃訥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吃意為慢慢地吃,訥意為說話遲鈍。吃訥形容一個人說話或行動遲緩,不爽快、不利索,不善于應對突發情況或表達自己的意思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吃訥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行動或說話緩慢,不利索的情況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反應遲鈍,思維不敏捷,或者說話拖沓、吞吞吐吐。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行動或說話方式不夠敏捷,或者用來自嘲自己的拖沓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吃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吳澄的《吳氏語類》中。吳澄在書中解釋吃訥為“吃,訥也。食不快也”。吳澄通過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吃飯慢,吃東西不利索,由此引申為說話或行動遲緩的意思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吃訥是一個形容詞+形容詞的成語,其中吃表示慢慢地吃,訥表示說話遲鈍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回答問題總是吃吃訥訥的,讓人有點著急。
2. 這個學生思維有些吃訥,需要多加鍛煉。
3. 我自己也吃訥了一下,沒能及時回答老師的問題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吃訥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吃東西很慢的人,嘴里嚼著東西,說話的時候也會慢吞吞的,拖沓不流利。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吃訥這個成語的意思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吃訥是一個形容詞+形容詞的成語,還有許多類似的成語,比如行動遲緩的、說話拖沓的等等。可以通過學習這些相關的成語來擴大詞匯量,提高語言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上課總是吃吃訥訥的,老師都快等不及了。
2. 初中生:這個演講者說話吃吃訥訥的,讓人有點無聊。
3. 高中生:他的反應有些吃訥,需要多加訓練才能更快地應對問題。
4. 大學生:我今天心情不好,說話有些吃訥,沒能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。
5. 成人:有些人思維比較吃訥,需要慢慢引導才能明白他們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