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詞語解釋
fēi tǔ zhú hài ㄈㄟ ㄊㄨˇ ㄓㄨˊ ㄏㄞˋ飛土逐害(飛土逐害)
拋擲土丸以逐禽獸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勾踐陰謀外傳》:“孝子不忍見其父母為禽獸所食,故作彈以守之,絶鳥獸之害。故歌曰‘斷竹續竹,飛土逐害’之謂也。”亦作“ 飛土逐肉 ”。 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續錄五》:“夫飛土逐肉,兒戲之常。”
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:飛土逐害
成語(Idiom):飛土逐害(fēi tǔ zhú hài)
發音(Pronunciation):fēi tǔ zhú hài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采取積極的措施,迅速地鏟除害蟲或有害物質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飛土逐害這個成語由“飛土”和“逐害”兩個詞組成。飛土表示快速行動,迅速鏟除害蟲的意思;逐害表示追擊、消除有害物質的意思。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迅速采取措施,徹底消除害蟲或有害物質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行動。可以用于各種場景,比如環境保護、衛生整治、災后重建等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飛土逐害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農村生活。農民在種植作物時,常常會遇到害蟲侵襲的問題,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,作物將會被毀壞。為了保護莊稼,農民們會迅速行動,用各種方法鏟除害蟲,保護莊稼的生長。后來,這個故事被引申為解決問題時迅速行動的象征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飛土逐害是一個四字成語,由兩個動詞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為了保護環境,我們要飛土逐害,徹底清除污染源。
2. 面對疫情,我們必須飛土逐害,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病毒的傳播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農民,莊稼受到害蟲侵襲,為了保護莊稼,你迅速行動,飛土逐害,鏟除害蟲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環境保護、災后重建等相關的成語,比如“治污弊絕”、“草木皆兵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為了保護花花草草,我們要飛土逐害,不讓害蟲傷害它們。
2. 初中生:面對環境污染,我們應該飛土逐害,采取措施凈化環境。
3. 高中生: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,我們需要飛土逐害,控制病毒的傳播。
4. 大學生:在社會建設中,我們應該飛土逐害,解決各種問題,推動社會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