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誠
成語(Idiom):積誠(jī chéng)
發音(Pronunciation):jī ché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積累真誠的品質或信任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積誠是由“積”和“誠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積,指積累或積聚;誠,指真誠或誠實。積誠表示通過積累真誠的品質或信任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積誠常用于描述個人或組織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,通過積累真誠的行為和信任來建立良好的關系。可以用于勸誡他人要坦誠相待,也可以用于贊美他人具有真誠可信的品質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積誠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孟子·盡心下》。故事中,孟子和他的學生才子梁惠王進行了一次對話。孟子問梁惠王:“王好積誠嗎?”梁惠王回答說:“臣不敢。”孟子解釋道:“積誠者,人之所以立也。無誠則無立,無立則無成。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積累真誠的品質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謂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多年來以積誠待人,因此在工作中贏得了大家的信任。
2. 老師告誡學生要懂得積誠,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不斷地積累真誠的品質,就像積累財富一樣,最終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際關系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誠實、信任相關的成語,如“誠實守信”、“忠誠不渝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要積誠對待朋友,不說謊話。
2. 初中生:只有積誠待人,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。
3. 高中生:在競選班級干部時,我展現了積誠的品質,最終贏得了同學們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