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撓
成語(Idiom):屈撓
發音(Pronunciation):qū ná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被迫屈服、受到壓迫而彎曲或變形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屈撓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屈意為彎曲、屈服,撓意為彎曲、變形。屈撓形容人在受到壓迫或困境時,無法保持原有的姿態或形態,被迫屈服或變形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屈撓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對困難、壓力或逆境時,無法保持堅定的立場或原有的形態,被迫屈服或變形的情境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屈撓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左傳·僖公十三年》。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公子重耳因為被人陷害而被迫流亡他國,他在流亡途中遇到了一個婦人,此婦人給他送來了一根豺狼的脊梁骨,并告訴他:“這是豺狼的脊梁骨,你可以把它彎曲,但你無法使它屈撓。”這個故事意味著人在困境中可以屈服,但不能失去堅持自我的原則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屈撓是一個動賓短語,屬于形容詞性成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,我們要堅守原則,不被困難所屈撓。
2. 盡管受到了很多挫折,但他從未屈撓過,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屈撓這個成語。想象一個彎曲的脊梁骨,它被人彎曲了,但卻無法被完全扭曲,保持了一定的堅韌性。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屈撓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,例如屈服、屈從、屈辱等,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在比賽中遇到了很多困難,但我沒有被它們屈撓,最終取得了勝利。
2. 初中生:盡管學習上遇到了很多挫折,但我不會屈撓,一定會堅持下去。
3. 高中生:面對社會的競爭和壓力,我們要保持堅定的信念,不被困境所屈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