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條
教條(Jiào Tiáo)
發音(jiào tiáo)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盲目遵從別人的教導或信仰,不思考、不質疑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教條一詞源于宗教用語,指的是宗教信仰中的教義或規定。在現代漢語中,教條則泛指固執地遵循某種規定、信仰或觀念,不愿意思考、質疑或接受其他觀點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教條一詞常用于批評某些人或團體僵化、死板、不開放的思維方式。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問題上過于固執己見,不肯接受其他觀點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教條的起源沒有明確的故事,但這個詞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文化中,特別是基督教的教義中。教條的負面含義可能是由于過度信奉或盲目遵從宗教教義而導致的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教條是一個形容詞短語,由“教”和“條”兩個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是個教條主義者,對任何新觀點都持懷疑態度。
2. 不要被教條束縛住,要敢于思考、質疑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教條”與“死板、不開放的思維方式”聯系起來,來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。可以想象一個人被一根條子束縛住,無法自由思考,就像教條主義者一樣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,例如“守株待兔”、“固步自封”等,來拓展對死板思維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她是個教條主義者,從不違反學校的規定。
2. 初中生:我不喜歡跟教條主義者交朋友,他們太死板了。
3. 高中生:在面對新問題時,我們應該避免教條思維,要有創造性地思考解決方法。
4. 大學生:學術界應該摒棄教條主義,開放地接受各種觀點和研究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