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則
成語(Idiom):過則 (guò zé)
發音(Pronunciation):guò zé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過則是一個漢語成語,意思是超過一定限度或程度。它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情況超出了適宜的范圍或程度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過則可以用來指責一個人的行為過度或過分。它強調了適度和平衡的重要性,提醒人們不要過度追求或做某事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過則可以用于各種情況,特別是在討論行為或行動時。它可以用來批評某人做事過火或超過了適當的界限。例如,當某人工作過度導致身體不適時,可以使用過則來提醒他要注意休息和平衡工作與生活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過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論語·述而》一章中。其中孔子說:“過猶不及”,意思是說過火的行為和不足的行為都是不好的。后來,這個成語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形式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過則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過”是動詞,意思是超過;“則”是副詞,意思是就是。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超過一定限度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要求過則過,不太符合實際情況。
2. 這個項目的預算過則過,需要重新調整一下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過則”記憶為“過火則過分”,這樣可以幫助記住它的基本含義,即行為過火或超過適宜的范圍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適度和平衡相關的成語,如“有度”、“恰到好處”等。這些成語都強調了適度和平衡的重要性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幼兒園學生:小明吃了太多糖果,過則過了,媽媽生氣了。
2. 小學生:小紅玩電子游戲玩得太久,過則過了,忘記了做作業。
3. 初中生:他的要求過則過,老師都覺得不合理。
4. 高中生:他的考試成績一直很好,但有時候學習過則過了,沒有時間休息和放松。
5. 大學生:她的購物熱情過則過了,導致銀行卡余額不足。
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“過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