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惶
成語(Idiom):恐惶
發音(Pronunciation):kǒng huá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極度恐懼和驚慌的狀態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恐惶是由恐懼和惶恐兩個詞組成的成語,表示極度害怕、驚慌失措的狀態。這種狀態通常是因為面臨重大困難、危險或不確定的情況而引起的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恐惶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臨突發事件、危機或重大決策時的心理狀態。它強調了人們在恐懼和驚慌中喪失了冷靜和理智,無法應對當前的困境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恐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中。當時,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,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境。他的心情非常恐惶,因為他意識到他的軍隊已經處于不利地位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恐惶是由形容詞“恐”和“惶”組成的,形容詞“恐”表示害怕、恐懼,形容詞“惶”表示慌亂、驚慌失措。兩個形容詞結合起來,強調了人們在恐懼和驚慌中的心理狀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在考試前夜,他感到恐惶不安,無法入睡。
2. 面對突然出現的火災,大家都陷入了恐惶的狀態,不知所措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恐惶與害怕和驚慌失措聯系起來,形象地想象自己在面對困難時的恐惶心情,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恐惶相關的成語,如“惶惶不安”、“惶恐不安”等,以擴大詞匯量并豐富語言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看到蛇的時候,我感到恐惶,嚇得大叫起來。
2. 初中生:考試前一天晚上,我感到恐惶不安,擔心自己無法取得好成績。
3. 高中生:面對未來的選擇,我感到恐惶,不知道應該選擇哪條道路。
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“恐惶”這個成語。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,歡迎繼續提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