矯抑
成語(Idiom):矯抑(jiǎo yì)
發音(Pronunciation):jiǎo y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矯抑指的是故作姿態,刻意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,不敢自然流露真實情感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矯抑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,矯意指糾正、改正,抑意指抑制、壓抑。矯抑的含義是指人們在社交場合或特定環境中,出于種種原因,不敢或不愿意展示自己真實的情感和思想,而故意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,表現出一種不自然的姿態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矯抑常常用來形容人在正式場合、公眾面前或者特定環境中,因為害怕或出于禮貌等原因,不敢展示真實情感,而表現出的一種裝腔作勢的態度。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自然,過于拘束和刻意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矯抑一詞最早出現在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中。故事講述了晉國大夫矯詔被任命為宣公的大夫,但他對宣公的命令不敢違抗,卻又不敢真實地表示服從,于是他表現出一種刻意控制的態度,故事中的矯詔一詞就是后來演變成矯抑這個成語的來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矯抑是一個形容詞+動詞的結構,形容詞矯修飾動詞抑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公眾場合總是矯抑地笑,讓人感覺很不自然。
2. 她對老板的命令總是矯抑地回應,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矯抑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,因為各種原因不敢流露真實情感,而故意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,表現出一種不自然的姿態,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矯抑相關的成語,例如“矯情”、“拘謹”等。同時,還可以學習與情感表達相關的詞語和表達方式,以提高自己在不同場合自然流露情感的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在面對老師的時候總是矯抑地回答問題,不敢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。
2. 初中生:她在班級演講比賽中矯抑地表演,沒有展示出自己的真實才華。
3. 高中生:他在面試時顯得很矯抑,沒有展現出自己的真實能力和個性。
4. 大學生:她在社交場合總是矯抑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,不愿意流露真實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