邑采
成語(Idiom):邑采(yì cǎi)
發音(Pronunciation):yee-tsai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選取人才并聚集于一地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邑,古代稱城市;采,指采選。邑采意為從各地選取人才,聚集于一地。形容某地聚集了許多才能出眾的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某個地方人才輩出,學問豐富,才華橫溢。也可用于形容某個單位或組織聚集了大量優秀的人才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出自《荀子·儒效》。當時,荀子在齊國擔任官職,他在一次游歷途中,發現了邑采這個現象,即各地的人才都聚集在齊國。荀子認為,這是因為齊國的統治者善于用人,重視人才,所以吸引了許多人才前來。因此,他在《荀子·儒效》中用邑采來形容這種現象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邑采的結構是“名詞+動詞”,其中名詞“邑”是古代稱城市的意思,“采”是指采選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科研機構真是邑采,聚集了很多頂尖的科學家。
2. 這個城市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,是一個真正的邑采之地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邑采”與“聚集人才”聯系起來記憶,因為邑采的含義就是從各地選取人才并聚集于一地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,如“人才濟濟”、“人才輩出”等,以擴展對人才聚集現象的理解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很聰明,真是一所邑采之地。
2. 初中生:這個學校在全市都有名氣,因為它是個邑采之地,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學生。
3. 高中生:這個城市的大學非常多,因此被譽為邑采之地,吸引了許多學子前來求學。
4. 大學生:我所在的實驗室是個邑采之地,有很多優秀的研究人員和創新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