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兒
基本解釋
(1).方子,藥方。 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診祟》:“師父,可記得《毛詩》上的方兒?”《紅樓夢》第七回:“不用這個方兒還好,若用了這個方兒,真真把人瑣碎死。”
(2).方法。如:你把你的方兒說出來,看看是否可行。
成語(Idiom):方兒(fāng er)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fāng ér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方向;方位;方面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方兒是中國漢語中的一個成語,表示方向、方位或者方面。它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對某個事物或者問題的態(tài)度、觀點或者角度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方兒在口語中常用于表達對某個問題或者事物的看法、態(tài)度或者觀點。它可以用于日常對話、文章寫作、演講等場合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方兒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。故事中有一個智者,他能夠通過觀察方位和方向來判斷事物的好壞、對錯。因此,人們開始使用方兒來表示一個人對問題的判斷或者觀點。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方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方”表示方向或者方位,“兒”表示一種方面或者觀點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對這個問題的方兒很獨特。
2. 我們需要換個方兒來看待這個問題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要記住方兒這個成語,可以將其與方向和觀點聯(lián)系起來。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岔路口,他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向,也可以有不同的觀點。這樣,你可以更容易地記住方兒的含義。
延伸學(xué)習(xí)(Extended Learning):除了方兒之外,還有許多類似的成語可以進一步學(xué)習(xí)。你可以了解更多與方向、方位或者方面相關(guān)的成語,例如“東方不亮西方亮”、“四面楚歌”等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(xué)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(xué)生(7-12歲):我對這個問題的方兒是支持的。
2. 中學(xué)生(13-18歲):老師告訴我們要換個方兒來思考這個問題。
3. 大學(xué)生(19-22歲):我們在討論這個課題時,有人提出了一個新的方兒。
4. 成年人(23歲及以上):我對這個計劃的方兒有些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