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討
成語(Idiom):取討
發音(Pronunciation):qǔ tǎo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取得對方的建議或意見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取討是由“取”和“討”兩個詞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取”意為獲取或得到,“討”意為詢問或請教。整個成語表示獲取他人的意見或建議,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或行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取討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臨困難或重要決策時,主動向他人請教或征求意見。這個成語強調了傾聽和尊重他人觀點的重要性,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或做出正確的決策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左傳》,其中有一則關于衛國大夫孟嘗君的故事。據說,孟嘗君在衛國任職期間,經常向各方面的專家學者請教,以便更好地治理國家。他非常注重聽取不同的意見和建議,并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。因此,人們常用“取討”來形容向他人請教或征求意見的行為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取討是一個動詞短語,由兩個漢字組成,沒有特定的固定搭配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在做重要決策之前,他總是喜歡取討各方面的意見。
2. 這個項目的成功,得益于團隊成員之間的取討和合作。
3. 我們應該學會取討他人的意見,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記住“取討”的意思可以通過將“取”和“討”兩個字與獲取和請教聯系起來。想象自己在獲取他人的意見或建議時,會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智慧,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或做出決策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“取討”相關的成語或表達方式,例如“虛心請教”、“征集意見”等。這些成語和表達方式都強調了傾聽他人的重要性,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或做出正確的決策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在做作業時,會取討爸爸媽媽的意見。
2. 初中生:在寫論文之前,我會取討老師的建議,以確保我的論點正確。
3. 高中生:參加學校辯論比賽前,我們會取討隊友的意見,以便更好地準備辯論觀點。
4. 大學生:在做畢業論文研究時,我會取討導師和同學的意見,以提升研究的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