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中黃子
基本解釋
藥名。石中的黃液,道家傳說吃了可以長生。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石二·石中黃子》﹝集解﹞引 葛洪 《抱樸子》云:“石中黃子所在有之, 沁水山 尤多,在大石中。其石常潤溼不燥,打其石有數(shù)十重,見之,赤黃溶溶,如雞子之在殼中也,即當未堅時飲之,不爾,便漸堅凝如石,不中服也。破一石中,多者有一升,少者數(shù)合,可頓服之。”亦省作“ 石中黃 ”。 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物部三》:“ 泰山 有 太乙 餘糧,視之石也……又有石中黃,即餘糧之未凝者,水溶若生雞子焉。”
成語(Idiom):石中黃子
發(fā)音(Pronunciation):shí zhōng huáng zǐ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在石頭里面找到黃金,比喻在平凡的事物中發(fā)現(xiàn)了非凡的價值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石中黃子是由“石中”和“黃子”兩個詞組成。石中指石頭內部,黃子指黃金。這個成語比喻在看似普通的事物中發(fā)現(xiàn)了珍貴的東西,強調了在平凡中尋找非凡的價值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發(fā)現(xiàn)平凡之中的非凡之處,或者表達對于普通事物的珍視和重視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這個成語出自《莊子·逍遙游》,原文是“石中有黃金,忠言逆耳。”這段話是莊子在與世俗之人辯論時說的。莊子認為,世俗之人只看到了表面的石頭,卻沒能發(fā)現(xiàn)石頭內部的黃金。他以此來比喻忠言逆耳,意思是真理常常被人們所忽視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語+狀語+謂語+賓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是一個善于石中黃子的人,總能在瑣事中發(fā)現(xiàn)價值。
2. 這本書是一本石中黃子的書,雖然看似普通,但內涵豐富。
3. 這個項目是一個石中黃子的機會,我們不能錯過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石中黃子”與在平凡中發(fā)現(xiàn)非凡的意義聯(lián)系起來,形成更加生動的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,比如“夜郎自大”、“珠玉在前”等,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和語言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在花園里找到了一只石中黃子的小石頭,它看起來很普通,但我覺得它非常寶貴。
2. 初中生:老師告訴我們,在石頭里面找到黃金是一種石中黃子的經(jīng)歷,我們要學會珍惜身邊的機會和資源。
3. 高中生: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,我們要有石中黃子的眼光,能夠發(fā)現(xiàn)平凡中的非凡,才能取得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