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靡
成語(Idiom):牧靡
發音(Pronunciation):mù mǐ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牧羊人放養羊群,羊群四處漫游而無所依靠,比喻事物無所控制,無法有條理地發展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牧靡是由“牧”和“靡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牧指牧人放牧,靡指漫無目的地、四處游蕩。牧靡意指牧羊人放養羊群,羊群四處漫游而無所依靠,比喻事物無所控制,無法有條理地發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牧靡常用于形容事物無法有條理地發展、缺乏組織和控制的情況。可以用于描述一個組織或團隊內部的混亂,或者一個計劃或項目的無序和無效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牧靡一詞最早出現在《詩經·周南·牧豎》中的一首詩中:“牧豎之牡,牧女之牛,牧予在原,牧予在原。”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牧童放牛的場景,牧童放牛而無法控制牛群的行動,牛群四處亂逛。后來,牧靡這個成語就從這首詩中衍生而來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語+動詞+賓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部門的管理混亂不堪,完全是一副牧靡的狀態。
2. 這個項目缺乏組織和規劃,一直在牧靡中前進,很難取得進展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聯想牧童放牛時,牛群四處亂逛,沒有秩序和規劃,從而形成了牧靡的狀態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牧靡相關的成語,如“牧民”、“牧歌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小學生:放學后,學校門口總是人來人往,一片牧靡的景象。
中學生:班級里缺乏組織和紀律,經常出現牧靡的狀態。
大學生:社團活動缺乏組織和計劃,導致整個社團處于牧靡的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