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禮
成語(Idiom):抗禮
發音(Pronunciation):kàng lǐ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不向對方行禮,表示抗拒、反抗的態度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抗禮是由“抗”和“禮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其中,“抗”意為抵制、抵抗,表示不屈服;“禮”意為禮節、儀式,表示向對方表示尊敬。抗禮的意思是指不向對方行禮,表示抗拒、反抗的態度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抗禮一詞常用于形容某人不屈服于權威或不接受別人的規范,表達對不公正或不合理行為的抗議和反抗。在社會正義、人權等領域的討論中,抗禮常被用來形容抵制不公平待遇或違反道義的行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關于抗禮成語的起源,目前尚無確切的記載。但可以推測,這個成語可能源自古代禮儀之中,有人因不滿或反對而拒絕行禮,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態度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抗禮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,其中“抗”為動詞,表示抵抗;“禮”為賓語,表示行禮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因為對這個政策不滿,故意抗禮示威。
2. 她在面對不公正待遇時,毅然抗禮,堅決捍衛自己的權益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正中央,面對眾人行禮,而在這個人中間有一個人在抗議,不向他行禮,表達自己的抗拒態度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抗禮相關的成語,如抗拒、反抗、抵制等,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不喜歡那個班級的規定,所以我決定抗禮,不參加他們的活動。
2. 初中生:他因為不滿老師的不公正評分,敢于抗禮,向學校提出了申訴。
3. 高中生:面對校園霸凌,我們應該團結起來,一起抗禮,維護我們的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