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(Idiom):金舌弊口
發音(Pronunciation):jīn shé bì kǒu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能言善辯、能夠用漂亮的言辭迷惑人的人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金舌弊口是由“金舌”和“弊口”兩個詞組成的,其中“金舌”指能言善辯,善于用漂亮的辭藻迷惑人,而“弊口”則指虛偽的嘴臉。金舌弊口的基本含義是指那些能夠用巧妙的言辭迷惑人、掩蓋真相的人,他們常常能夠通過花言巧語蒙蔽他人的眼睛,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金舌弊口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善于辯論、能夠巧妙運用言辭的人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能夠用花言巧語迷惑他人的人,比如一些政客、推銷員等。因此,當我們想要形容某個人能言善辯、經常利用虛假言辭來達到自己目的時,可以使用金舌弊口這個成語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金舌弊口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《戰國策·魏策一》。據傳,戰國時期,魏國有一個名叫公孫衍的人,他的口才極好,能夠巧妙運用言辭來說服他人。有一次,公孫衍在魏國舉辦的一場辯論會上,他用花言巧語將對手說服了。因此,人們就用“金舌弊口”來形容他的辯才了得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金舌弊口是一個四字成語,由兩個名詞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是個金舌弊口的人,總是能夠用花言巧語騙過別人。
2. 這個推銷員是個金舌弊口,他能夠用漂亮的辭藻將產品說得天花亂墜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為了記憶金舌弊口這個成語,可以將其拆分為兩個部分:金舌和弊口。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嘴里有金子般閃亮的舌頭,同時嘴巴卻是虛偽的嘴臉,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,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。一些與金舌弊口相關的成語包括“口若懸河”、“能說會道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他是個金舌弊口的人,總是能夠用漂亮的言辭說服別人。
2. 初中生:這個政客是個金舌弊口,他能夠用花言巧語迷惑選民。
3. 高中生:這個推銷員是個金舌弊口,他能夠用巧妙的辭藻將產品推銷給顧客。
4. 大學生:他是個金舌弊口的律師,能夠用漂亮的辭藻為客戶辯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