鸊鷉
成語(Idiom):鸊鷉 (bì lì)
發音(Pronunciation):bì l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比喻虛有其表,外表美麗而內心空虛的人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鸊鷉是一種水鳥,外表美麗,但內心空虛,沒有真正的才能。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外表看起來很漂亮,但實際上沒有真才實學的人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那些只注重外表而缺乏實力的人,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重視形式而忽視實質的事物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古代有一位宮廷官員,他身材高大,相貌英俊,儀表堂堂,但卻沒有真才實學。有一天,他被皇帝提拔為大臣,但很快就暴露了他的無能,最終被貶為平民。從此,人們用“鸊鷉”來形容那些外表美麗但內心空虛的人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主要由兩個字組成,沒有固定的成語結構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她雖然長得漂亮,但只是個鸊鷉,沒有真正的才能。
2. 這個產品的包裝很漂亮,但質量很差,真是個鸊鷉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將“鸊鷉”比喻為一個外表美麗但內心空虛的人,可以通過想象一只漂亮的鳥卻沒有真正的能力來記憶這個成語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,如“花枝招展”、“錦上添花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她雖然穿得很漂亮,但是我覺得她是個鸊鷉。
2. 初中生:他長得很帥,但是成績很差,真是個鸊鷉。
3. 高中生:這個政府官員只會說空話,完全是個鸊鷉。
4. 大學生:這本書的封面很漂亮,但是內容很淺薄,簡直是個鸊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