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仗
基本解釋
設立儀仗。亦即指儀仗。 唐 李肇 《唐國史補》卷下:“每元日冬至立仗,大官皆備珂傘,列燭有至五六百炬者,謂之火城。” 宋 蘇軾 《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》:“小殿垂簾白玉鉤, 大宛 立仗朱絲鞚。”
成語(Idiom):立仗
發音(Pronunciation):lì zhà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立即出征作戰,表示迅速采取行動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立仗是由“立即”和“作戰”兩個詞組成的成語,意思是立即行動,迅速出征作戰。它強調了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,不能猶豫不決,而應該勇敢地采取行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立仗多用于形容對待問題果斷堅決,迅速采取行動的情況。可以用于形容軍事行動、緊急救援、處理突發事件等方面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相傳,戰國時期,楚國有位名將名叫春申君。春申君的軍隊被敵人圍困在了一座山上,糧草已經所剩無幾。面對敵人的圍攻和士兵們的恐慌,春申君決定立即出擊,打破敵人的包圍。最終,楚軍成功突圍,并最終取得了勝利。從此,人們用“立仗”來形容春申君的果斷行動和英勇戰斗的精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形容詞+名詞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面對危機,我們必須立仗,不能再拖延了。
2. 領導者要有勇氣和智慧,能夠在關鍵時刻立仗,做出正確的決策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士兵站在戰場上,面對敵人的包圍,他迅速決定出擊,勇敢地與敵人戰斗,最終取得了勝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春申君的故事,了解他在戰爭中的英勇表現和對楚國的貢獻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堆作業,我決定立仗,馬上開始做。
2. 初中生:面對考試的壓力,我決定立仗,努力復習。
3. 高中生:面對未來的選擇,我決定立仗,積極準備大學考試。
4. 大學生:面對就業壓力,我決定立仗,積極找工作。
5. 成年人:面對困難和挑戰,我決定立仗,勇敢面對,不退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