铦鋼
成語(Idiom):铦鋼 (tán gāng)
發音(Pronunciation):tán gā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剛強不屈,堅定不移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铦鋼源自《左傳·哀公十三年》,原指鐵器中的铦和鋼,兩者堅硬不可分離,比喻剛強不屈,堅定不移。后來泛指人的性格堅強、意志堅定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適用于強調堅持信念、不屈不撓的場合,如鼓勵他人堅持信念、面對困難時使用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根據《左傳·哀公十三年》記載,楚國的大夫子貢奉獻了一把铦和鋼制成的劍給齊國,以示兩國友好。后來,齊國發生內亂,楚國卻沒有撤回這把劍。這個故事說明楚國堅定不移地堅持友好關系,并表示楚國的決心堅定不屈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铦和鋼均為名詞,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意志。铦和鋼在成語中是并列關系,表示兩者不可分離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在困境中始終铦鋼不動,堅持到底。
2. 面對挑戰,我們要像铦鋼一樣堅定不移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將“铦”和“鋼”兩個字形象化,想象成兩把堅硬的劍,代表堅定不屈的意志。同時,可以將“铦”和“鋼”兩個字的發音與“堅剛”聯系起來,幫助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更多與堅定不屈、意志堅定相關的成語,如“堅貞不屈”、“百折不撓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要像铦鋼一樣堅持學習,不放棄。
2. 初中生:面對考試的困難,我要铦鋼不動,努力取得好成績。
3. 高中生: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,我們要铦鋼不移,堅定信念。
4. 大學生:面對挫折和困難,我們要铦鋼不動,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