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裳
成語(Idiom):越裳
發音(Pronunciation):yuè sha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跨越不同國家或地域的衣著,比喻超越時代、地域、身份等界限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越裳源自中國古代越國的服飾,越國位于今天的浙江一帶。古代中國各國家和地區的服飾有著明顯的區別,越國的服裝在當時被視為異域風情。后來,人們用“越裳”來比喻超越國界、時代、地域、身份等界限,表示跨越界限的境地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人們的思想、行為、藝術等超越傳統、突破常規的表現。也可用于形容兩個國家、地區或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越裳一詞最早出現在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中的一則故事。故事中,越國的使者到晉國,由于越國與晉國的服飾差異較大,使者被晉國人視為異類。后來,晉國人通過與越國使者的交流,認識到越國的文化與晉國有很多共同之處,從而改變了對越國人的偏見。這個故事成為了“越裳”成語的起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動詞+名詞,表示跨越不同國家或地域的衣著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思想越裳,顛覆了傳統觀念。
2. 這部電影通過跨文化的故事,展現了越裳的藝術魅力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聯想越裳的“越”字,與越過、越過界限等概念相連,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服飾的知識,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,如“越俎代庖”、“越雷池一步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希望自己能夠在未來的科技領域中越裳,創造出更多的發明。
2. 初中生:這個團隊的作品真是越裳,完全顛覆了我們對于舞臺表演的傳統觀念。
3. 高中生:只有敢于越裳,才能在藝術創作中找到自己的風格和突破口。
4. 大學生:我希望通過留學的機會,能夠越裳,了解更多不同國家的文化和思想。
5. 成年人: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我們需要越裳,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