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納
成語(Idiom):感納
發音(Pronunciation):gǎn nà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感激、領悟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感納是由“感”和“納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感指感激、感受,納指接受、領悟。整個成語的含義是感激并領悟到別人的好意或教誨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感納常用于表達對別人的好意、教誨或幫助表示感激之情,也可以用來表示領悟到某種道理或理念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感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《莊子·逍遙游》一文中。故事中,莊子和他的弟子齊物學道,齊物學道的過程中,莊子感悟到了“天地萬物皆為一體”的道理,因此說出了“我與萬物皆為一體”的名言,表達了他對萬物的感納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感納是一個動賓短語,由動詞“感”和動詞“納”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我對您的關心和幫助深感納念。
2. 經過這次失敗,他才感納到自己的不足之處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感納這個成語與感激和領悟聯系起來,想象自己在感激別人的好意和教誨的同時,也領悟到了其中的道理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,深入探究“天地萬物皆為一體”的意義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教了我很多知識,我對老師的教誨深感納念。
2. 初中生:在這次活動中,我感納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。
3. 高中生:通過閱讀這本書,我感納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見解。
4. 大學生:在實習期間,我感納到了工作的艱辛和責任。
5. 成年人: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,我感納到了家人的支持和陪伴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