饑兇
基本解釋
五谷不熟,年成很壞。飢,通“ 饑 ”。《后漢書·侯霸傳》:“ 歆 ( 韓歆 )又證歲將飢兇,指天畫地,言甚剛切,坐免歸田里。” 宋 葉適 《沉仲一墓志銘》:“天行或飢兇,民利欲建置,君率先推與無疑。”
成語(Idiom):饑兇(jī xiōng)
發音(Pronunciation):jī xiōng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饑荒和兇險的情況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饑兇是由“饑”和“兇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饑指饑餓,兇指兇險。形容人們面臨饑荒和兇險的情況,生活困苦,世道艱難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饑兇常用于描述災荒、戰亂等情況下的困苦和危險。也可用于形容社會動蕩、經濟困難等不穩定的時期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饑兇一詞最早出現在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中的“饑兇之年,民困于饑,而無所逃避。”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,齊國發生饑荒和戰亂,人民生活艱難,無處可去的情景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饑兇是一個形容詞短語,由兩個形容詞組成,形容詞的順序不能顛倒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個小鎮正處于饑兇之年,人們生活非常困苦。
2. 在戰亂年代,人們經歷了饑兇之苦,生活異常艱難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饑餓地躺在兇險的環境中,形象地描繪了饑荒與危險的情況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了解中國歷史上的饑荒和戰亂,以及人們在困苦中的生活狀態,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們學習了《饑兇》這個成語,它形容了人們在困難時期的生活情況。
2. 初中生:在歷史課上,老師講到了饑兇之年,那是人民生活非常艱難的時期。
3. 高中生:通過研究饑兇的歷史背景,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當時人們的苦難和困境。
4. 大學生:饑兇是一個形容詞短語,用來形容人們面臨饑荒和兇險的情況,是一個貼切的比喻。
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