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猷
基本解釋
謂治國大道。《詩·小雅·巧言》:“奕奕寢廟,君子作之;秩秩大猷,圣人莫之。” 鄭玄 箋:“猷,道也;大道,治國之禮法。” 晉 潘岳 《楊荊州誄》:“弈世丕顯,允迪大猷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為宰相<請上尊號第二表>》:“伏惟陛下略撝謙之小節,弘祖宗之大猷。” 姚華 《論文后編》:“大凡潤色鴻業,粉澤大猷,廊廟之文,皆以典重為歸,其所根柢,莫先《堯典》。”
成語(Idiom):大猷
發音(Pronunciation):dà yóu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重大的決策、重要的計劃或軍事行動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大猷是由“大”和“猷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。大指重大、重要,猷指計劃、謀劃。大猷表示重大的決策、重要的計劃或軍事行動,通常是指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或行動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大猷常用于形容重大的決策或計劃,可以用于政治、軍事、經濟等各個領域。比如,可以用于描述一個國家的重要決策,或者一個企業的重要戰略計劃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大猷最早出現在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七年》中,記載了齊國國君昭公在面對強大的晉國時,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決策和計劃,最終成功地保護了齊國的利益。這個故事中的大猷成為了后來形容重大決策和計劃的成語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四字成語,由兩個漢字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次會議決定了我們公司的大猷,將對未來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。
2. 政府制定的這項大猷,將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大猷拆分為“大”和“猷”,并聯想到重大的計劃或決策。可以通過與“大事”、“重要”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重大決策和計劃相關的成語,如“大計”、“謀略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說我們要制定一個大猷,來提高班級的學習成績。
2. 初中生:學校領導制定了一項大猷,要改善學校的校園環境。
3. 高中生:政府制定了一項大猷,要提高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。
4. 大學生:公司領導制定了一項大猷,要拓展市場份額并提高利潤。
5. 成年人:我們家庭計劃了一個大猷,要買一套自己的房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