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契
基本解釋
木制的符信或憑證。《新唐書·百官志一》:“凡有召者,降墨敕,勘銅魚、木契,然后入。” 宋 周去非 《嶺外代答·木契》:“猺人無文字,其要約以木契,合二板而刻之,人執其一,守之甚信。”《宋史·兵志十》:“ 康定 元年,頒銅符、木契、傳信牌。”《遼史·儀衛志三》:“木契,正面為陽,背面為陰,閤門喚仗則用之。”
成語(Idiom):木契
發音(Pronunciation):mù qì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指人們之間的約定、契約、盟約等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木契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,其中“木”代表木材,而“契”則代表契約。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們之間的約定、契約、盟約等。它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、約束和互相承諾的重要性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木契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人們之間的約定和承諾。它可以用于形容朋友之間的約定、商業合作的契約、政治盟約等各種場景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木契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。相傳,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人,他非常懂得禮儀和規矩。一次,孔融和一位朋友一起去山上砍柴。他們約定好,每人砍一棵樹,然后把砍下來的木材分開。孔融按照約定砍下了一棵樹,但他的朋友卻沒有砍樹,而是偷偷地把孔融砍下的木材也拿走了。當孔融發現后,他感到非常生氣,但他沒有立刻揭露朋友的行為。相反,他決定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對待這個問題。他在朋友面前擺出了一堆砍下的木材,并對朋友說:“這些木材是我們約定好要分開的,你可以自由選擇。”朋友當然選擇了他砍下的木材,但他卻沒有意識到,孔融在木材的底部偷偷地刻了個記號。最后,孔融揭露了朋友的行為,因為他通過這個約定和朋友的選擇,證明了朋友的不誠實。從此以后,人們就用“木契”來形容人們之間的約定和承諾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成語“木契”由兩個漢字組成,其中“木”是名詞,表示木材;“契”是名詞,表示契約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們之間有一份木契,互相承諾要一起努力實現共同的目標。
2. 商業合作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和遵守木契的基礎上。
3. 政治盟約是國家之間建立和平與合作關系的重要木契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為了記憶成語“木契”,可以嘗試以下方法:
1. 關聯記憶法:想象一棵大樹上有一張寫滿了約定和承諾的契約,這個契約就是“木契”。
2. 分解記憶法:將“木契”分解成“木”和“契”,并分別想象與這兩個字相關的場景,然后將它們聯系在一起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如果你對成語“木契”感興趣,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契約、約定相關的成語,例如“守約”、“言而有信”等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我們之間的木契是一起做好作業,互相幫助。
2. 中學生(13-18歲):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,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明確的木契。
3. 大學生(19-22歲):在團隊項目中,我們需要制定一份詳細的木契,以確保每個人的任務都得到完成。
4. 成年人(23歲以上):我和我的合作伙伴簽訂了一份木契,我們將共同努力,實現我們的商業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