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板
基本解釋
(1).亦作“ 一版 ”。謂書之一頁。《朱子語類》卷十:“讀書不可貪多,且要精熟;如今日看得一板,且看半板,將那精力來更看前半板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一○九:“只看實録頭一版便見。”
(2).音樂節奏中的一拍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九回:“他活了這樣大年紀,從不曾照今日這等按著三眼一板的説過話。”《品花寶鑒》第四一回:“你真不會唱,何以其中的深微奧妙都知道,且人偶然唱錯了一板,你總聽得出來的。”
成語(Idiom):一板(yī bǎn)
發音(Pronunciation):yī bǎn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說話直截了當,毫不客氣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一板指的是一塊木板,比喻說話直截了當,毫不客氣,沒有任何拐彎抹角的意思。形容人直率、坦誠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直率,說話直截了當,不拐彎抹角。也可以用來形容說話的方式直截了當,不繞圈子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是出自清代文學家紀昀的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中的一則故事。據說,有一位名叫顧炎武的學者,他在一次宴會上與人爭論,爭論過程中他一板一眼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,毫不客氣。因此,后來人們就用“一板”來形容說話直截了當、毫不客氣的樣子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成語“一板”的結構是“一+名詞”,其中“一”表示程度、數量的意思,這里表示完全、徹底的意思;“板”是指木板,這里用來比喻直率、直截了當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的性格很直率,說話總是一板一眼的。
2. 老師對學生的問題總是一板一眼地回答,不做任何回避。
3. 這個人很直接,對待問題總是一板一眼地說出自己的意見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。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塊木板,直接、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意見,毫不客氣的樣子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,如“一刀兩斷”、“一針見血”等,來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(6-12歲):他說話真直接,一板一眼的。
2. 初中生(13-15歲):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總是一板一眼地回答。
3. 高中生(16-18歲):他的性格很直率,說話總是一板一眼的,不拐彎抹角。
4. 大學生(19-22歲):這個人很直接,對待問題總是一板一眼地說出自己的意見,不做任何回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