諭德
成語(Idiom):諭德
發音(Pronunciation):yù dé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教導、告誡人們要做好事、積德行善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諭,古代帝王給予臣子的指示和教誨;德,指德行、善行。諭德意為帝王告誡臣子要修養品德,積累善行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用于表達教導他人要做好事、修身養性的意思。常用于教育、勸誡、鼓勵他人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記載了一個故事,當時齊國的襄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,孔子回答說:“君子以文德,小人以武力。君子諭而不讓,小人讓而不諭。”這段話意味著君子應該通過德行來影響他人,而小人則只能通過武力來控制他人。后來,人們將孔子的話中的“諭德”作為成語使用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諭德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,由動詞“諭”和名詞“德”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他經常諭德子女,教育他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。
2. 老師諭德學生,告誡他們要誠實守信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將“諭德”拆解成“諭”和“德”兩個部分,記憶時可以聯想到帝王諭告臣子修養德行的場景,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“諭德”相關的成語,如“諭旨”、“德高望重”等,以豐富你的詞匯量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老師常常諭德我們,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。
2. 初中生:父母總是諭德我們,希望我們能夠修養自己,做一個有品德的人。
3. 高中生:老師諭德我們要勤奮學習,努力追求知識,做一個有擔當的人。
4. 大學生:在大學里,老師諭德我們要勇于探索,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,成為有影響力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