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詩
基本解釋
亦稱“ 百年歌 ”。樂府詩的一種。 晉 陸機 所創,記述從幼小到耄老的狀況。 唐 吳兢 《樂府古題要解》卷下:“《百年詩》,起總角至百年,歷述其幼小、丁壯、耆耄之狀,十歲為一首。 陸士衡 至百二十時也。” 唐 馮贄 《云仙雜記·百年歌》:“ 李觀 作《百年歌》, 王湜 請其法。”《新五代史·唐莊宗紀下》:“ 克用 ( 李克用 )破 孟方立 于 邢州 ,還軍 上黨 ,置酒 三垂崗 ,伶人奏《百年歌》,至于衰老之際,聲甚悲,坐上皆悽愴。”
成語(Idiom):百年詩
發音(Pronunciation):bǎi nián shī
基本含義(Basic Meaning):形容詩詞優美動人,能夠流傳百年的佳作。
詳細解釋(Detailed Explanation):百年詩指的是那些以其優美的詩詞表達方式、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感人的情感而被廣泛傳頌的作品。它們具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特點,能夠在百年之后依然被人們所喜愛和傳頌。
使用場景(Usage Scenarios):百年詩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具有卓越藝術價值、經久不衰的詩詞作品。可以用來贊美一位優秀的詩人或者描述一首詩詞的卓越品質。
故事起源(Story Origin):百年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一章中,用來形容楊修的詩詞。楊修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,他的詩詞被譽為“百年詩”,意味著他的作品將會流傳百世,被后人所傳頌。
成語結構(Structure of the Idiom):百年詩是一個形容詞短語,由“百年”和“詩”兩個詞組成。
例句(Example Sentences):
1. 這首詩真是一首百年詩,將會被后人傳頌。
2. 他的詩詞展現出了深厚的情感,堪稱百年詩。
記憶技巧(Memory Techniques):可以把“百年詩”這個成語與優秀的詩詞作品聯系起來,想象這些作品經過百年的流傳依然被人們所喜愛和傳頌的情景,這樣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。
延伸學習(Extended Learning):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優秀的詩詞作品,了解更多關于百年詩的例子和作者的故事,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魅力。
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:
1. 小學生:我喜歡寫詩,希望有一天能夠創作出一首百年詩。
2. 初中生:老師說這首詩是一首百年詩,意味著它將會被傳頌很久。
3. 高中生:這位詩人的作品真是了不起,每一首都是百年詩。
4. 大學生:在文學課上,我們學習了很多百年詩,感受到了古代文學的魅力。